这种“球员贸易逆差”折射出我国青训上的短板

日期: 栏目:NBA 浏览:49 评论:0

  新华网济南11月3日体育专电(记者 吴书光)2014赛季,广州恒大外援埃尔克森打进28球,打破了本土射手李金羽2006赛季创造的单赛季进球26个的纪录。

  本土球员武磊、郜林、于汉超三人进球数才达到28,武磊的12个进球最多,列射手榜第八;郜林和于汉超则是射手榜前二十中仅有的两位本土球员。

  这种进球数的比较虽然略显单薄,却也足够反映出外援与本土球员之间的差距。同时必须看到,眼下的中超赛场不仅前锋位置多为外援占据,中场和防线的外援也越来越多,中场有巴西的乌索、韩国的河大成等,后防线有澳大利亚的麦克格文、韩国的金英权等。看中超,不时令人顿生“这是谁的中国足球”的疑问。

  中超赛场外援增多,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超逐年递增的吸引力,这些职业球员全然为了金钱而战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,他们或多或少认可了中超。

  另外,欧洲五大联赛中外援也比比皆是,一些俱乐部中外籍球员甚至可以组成小“联合国”。职业足球联赛依靠全球范围的球员交易提升俱乐部实力和影响力,一些小俱乐部甚至以此“谋生”,皆为常态,不足为奇。

  不过问题来了:为何中超赛场外援多,而我国球员“留洋”踢球者少,也就是来的多、出去的少?实际上,这种“球员贸易逆差”折射出我国青训上的短板,“引进来”是重视了,却忽视了“打基础”和“走出去”。

  更何况,中国足球,也不仅仅只是职业联赛,各级国家队、青少年足球、草根足球,其源头活水,无不来自本土球员。

  青训是足球大国持久不衰的首要“功臣”,也让诸如巴西等足球人才输出大国从中收获了不菲的经济效益。即使号称“足球王国”,巴西近期公布了庞大的青训计划,要在全国建立15个标准化基地,面向上万名14岁以下的青少年、用统一的训练方式打造青训。反观中国足球,管理部门多年来口头上对青训重视有加,但往往是“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,山东鲁能俱乐部坚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深化海外战略,确定了“鲁能足校-巴西基地-葡萄牙-一线队”的人才培养和海外发展路径。今年7月以来,鲁能足校的U14、U15、U16、U17梯队先后抵达鲁能巴西体育中心,与中心的巴西同年龄段球员共同组队,开展常态化的培训和生活。今年9月24日,山东鲁能足校首批33名球员启程前往巴西,开启他们的“留学”之路。这标志着鲁能海外青训战略正式启航。

  当前,从高层到百姓均高度关注中国足球,可以说中国足球的最佳机遇期到来了。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,鲁能俱乐部走出去需要赞赏,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,抛名弃利,为中国足球蓄力。

  以往有人提出归化一些外援来为中国足球征战,广州恒大队前外援穆里奇就曾引发这一讨论,这种建议既是无奈之举,也无异于虎狼之药,更透露出浓浓的功利思维。归根到底,前面的疑问不言而喻,中国足球的根基,依旧还在本土。

  (来源:新华网)

这种“球员贸易逆差”折射出我国青训上的短板

这种“球员贸易逆差”折射出我国青训上的短板